
“每一个葫芦丝音乐爱好者,都应到梁河走一走。”
何成江 摄
音色优美温和
情感亲切细腻
犹如抖动的丝绸
那样轻柔、飘逸
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
对葫芦丝的美的理解有很多种,而我钟爱这一种。葫芦丝以优美的发音,来表达温柔细腻的感情,这何尝不是我们一直追寻的温婉美?
何成江 摄
“每一个葫芦丝音乐爱好者,都应到梁河走一走”,这是李春华、曹鹏举等葫芦丝著名大师们推介梁河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梁河是葫芦丝文化的发源地,素有“葫芦丝之乡”的美誉,每年都有无数人慕名而来,赴一场寻根之旅。
何成江 摄
单单是葫芦丝悠扬婉转的天籁之音就让我有无数次的冲动,想要踏上发源地,来一场寻根之旅了。于是,我付诸于行动,走进依山傍水的傣寨——德宏梁河勐养帮盖村。
葫芦丝是起源于梁河县的一种古老乐器,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有着独特的音色,吹出的曲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富有诗意,又带有舞蹈的韵律。
在梁河的村村寨寨,都能听到葫芦丝悠扬婉转的乐声,但是帮盖村的葫芦丝之声,似乎更多了一份淳朴、古老的文化底蕴,走在葫芦丝的音乐世界里,激动的小心脏告诉我,这就是我要寻找的声音。
一路走走停停,家家户户房檐上悬挂的葫芦丝着实吸引眼球。顺着婉转悠扬的葫芦丝声,我们来到了中国葫芦丝文化传播使者哏德全故居,跨过大门的门槛,看到的是一所简单的120平米的汉式建筑模式,木架结构,传统的一正两厢,房子用长短不齐的木板装围,屋内的竹篱笆为故居增添了几许古朴的韵味。有那么一瞬间,我突然明白,“自然的东西总是美的牵魂”,这所古朴的房子让我寻到乡愁。
篱笆墙上的照片、展板以及挂的旧衣服应该算是屋内最佳的装饰了,这些都是哏德全的成长历程、演艺经历的真实写照。在这些资料中,哏德全的一生让人一目了然:10岁随父亲和舅舅学习葫芦丝、巴乌演奏及制作,凭着对葫芦丝的热爱,上世纪80年代,他走出大山,去到昆明,并于2000年、2003年分别在昆明和勐养成立了“哏德全音乐工作室”。2005年10月,哏德全与中国其他19位民间艺人赴美,与美国主流文化界人士交流。在他的努力和引领下,葫芦丝这种民族乐器不断得到发扬光大,一跃成为“东方的乐器经典”。可以说,哏德全不仅是葫芦丝经典制作大师,更是中国葫芦丝文化的一张名片。
走出了哏德全故居,我们在寨子溜达,看到村民家敞开的大门,便忍不住走了进去,一位正在制作葫芦丝的长者,看到我们“闯”进他家,非但没有怪意,反而上前热情招呼。说了来意,长者和我们聊了起来,“十个勐养人,九个会吹道。”(傣族称葫芦丝等吹奏类乐器为“道”),长者骄傲说着,在帮盖村,人们不仅会吹奏葫芦丝,还会制作葫芦丝,一套完整的制作工具无论走到哪家都能找到。
挂在长者家屋檐上的一排排精美的葫芦丝,都是出自他这双巧手。长者说,“生活在这里非常幸福,谁也不愿离开,也不希望孩子走出去就不再回来,葫芦丝文化在这里一定是代代相传。”这就是简单、淳朴的傣乡情。
感受了葫芦丝文化底蕴、参观了葫芦丝制作之后,一定得探寻葫芦丝原材料,葫芦要在8月份左右才成熟,到那时候,你能想象形状各异、品种不一的葫芦挂满枝藤。据村民介绍,基地20多个品种的葫芦均发挥自身的价值,有的用来制作葫芦丝,吹奏出柔和缠绵的曲调;有的作为民族工艺品,供人们怡情赏玩;还有的可用作农家生活用品,如酒壶、葫芦瓢之类的,田园生活味十足。
此次来帮盖村,亲自体验了葫芦丝的制作,亲身感受了一支葫芦丝从葫芦开花结果到最终能发出动人韵律的蝶变。
感恩一个又一个的遇见
感恩遇见葫芦丝文化故居
感恩遇见淳朴、善良的长者
感谢遇见这里的一切本真的东西。
行走在古朴的傣寨
听着婉转悠扬的葫芦丝曲
犹如行云流水,余音绕梁
真让人如痴如醉,遐思不尽
如果你不喜欢葫芦丝
到这里
你会喜欢上它
如果你对葫芦丝感兴趣
到这里
你会爱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