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人类生存之本。
古代相传,神农是发明水稻种植的始祖,农耕的兴起,解决了人类吃饭的问题,人类也才得以生生不息发展到今天。
芒市遮放的稻谷
是传统稻谷的精华
采用传统稻种,传统方式耕作
经最新加工设备和工艺精制而成
色泽白润如玉,米饭清香可口
位于芒市遮放坝南木冷河流域的允午,是象耕时代野生稻的驯化地,历代皇宫贡米指定产地。村里至今沿袭生产两种稻谷:一种叫“豪枇”,是过去用来供奉天地万物之灵祈求谷魂保佑的“神米”;另外一种叫“豪贡”,是古时指定进贡朝廷的专用米。
自元朝始
被历代王朝指定为潞西土司进贡之物
年有定量
一九五九年被国务院定为
接待外宾宴会用米
这里的农民,秉承天地万物有灵性。采用古老、传统的耕种方式,不施农药化肥,依靠自然、生态的环境孕育着原生态的稻谷。
农耕文化
是人类发展的起源
直到今天
无论农耕形式如何变化
农业仍是社会发展体系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耕文化已由繁到简, 古老的习俗也被淡化,但作为后人,我们却有了解的必要,因为它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没有历史的演变就没有发展,而流传下来的农耕习俗,能让我们更加清楚过去的历史。
这里土层肥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流动快,有多处温泉、暗河,多股林泉流入,不施化肥农药,少有瘟、虫、病害,形成遮放米特性的气候生态环境。
遮放以贡米闻名,素有“贡米之乡”的美誉。其中,毫秕(稻谷名)平均株高2.4米,最高株高2.8米,创世界记录荣获“世界上最高的水稻”的美誉。
这里,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在这个收获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去感受古老耕种文化的乐趣,传承农耕文化。
挥镰割稻
挑稻谷
打稻谷
晒稻谷
扬稻谷
挑稻谷回家
舂稻谷
“脱骨为糠,其髓斯存。”
神之谓也
挑稻米
煮稻米
遮放贡米其泽晶莹如珍珠
米饭香醇可口
回味无穷
把香喷喷的米饭
端向客人
金色的稻田,颗粒饱满的稻谷,白润如玉的米饭,清香四溢。一幅幅,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跃然眼前。只有经历其中的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千古以来乡村农民的不易和艰辛。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